開學季來臨,助學讀物迎來一波銷售高潮?!半p減”政策落地,今年的助學讀物市場受到更多關注。據了解,無論從該類圖書在書店的銷售情況,還是從出版機構的銷售數據看,助學讀物今年的銷售情況與往年相比波動不大。一系列頭部助學讀物仍保持可觀銷量,個別出版機構取得較大幅度的銷售增長,例如,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積極維護原有渠道、探索新渠道,截至2021年7月,教輔銷售碼洋同比增長50%;博集天卷的助學類產品銷售與前年、去年同期相比,也有較明顯增長。值得注意的是,當下,面對市場上讓人眼花繚亂的助學讀物,如何選書成為困擾眾多家長和孩子的一大問題。助學讀物的策劃研發與常規圖書相比,又有諸多特別之處。例如,更新頻率快,策劃編輯要發揮更多內容研發和統籌作用。此次,我們邀請了一批一線策劃人拆解助學讀物策劃研發的“看家招數”,并歸納若干內容策劃端的新趨勢,為家長和孩子選書提供建議參考。
拆解助學讀物研發七大看家招數
招數1:打好提前量。助學讀物往往需要更復雜的編審、修訂過程。北京京師普教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編輯梁志國表示,為了確保修訂質量和出版時間,該公司通常在教師使用助學讀物的同時就委托其進行修訂,讓教師邊使用邊修訂,使修訂更到位。同時,留出半年左右時間,使出版過程更從容。
招數2:普適性與地域性有所側重。由于實際情況差異,一些助學讀物全國通用,也有一些地區需要更具針對性的產品。某種意義上,助學讀物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據悉,為了提高助學讀物的適用性,北京京師普教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近年來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推動落地編寫,邀請當地教師負責編寫和修訂,使產品更加貼合地方需求。
招數3:研判國家大政方針和讀者需求。毋庸置疑,助學讀物的策劃需要建立在國家大政方針的指導引領之上,尤其要對教育政策和讀者需求深入研判。例如,緊抓跨學科教學趨勢,現代教育出版社確立了策劃出版學科融合的趣味助學讀物,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策略。同時,該社將重點發展青少年主題出版,進一步調整、優化大閱讀產品線作為未來方向,貼合助學讀物市場的走向及讀者需求。中國紡織出版社副總編輯李滿意提到,就助學讀物而言,讀者需求研判還需要明確目標讀者年齡層,根據相應年齡段孩子學習需求和理解能力等來設計產品。
招數4:推動傳統圖書與新技術融合。近年來,利用傳統圖書與新技術的融合為讀者帶來更豐富的閱讀體驗,是主流趨勢。這一趨勢同樣適用于面向低年級孩子的親子閱讀和高年級孩子的自主閱讀。恰當、適宜的融合能夠為圖書帶來增值服務。例如,現代教育社推出的融媒體系列橋梁書《幸福的末可可》,從孩子成長中要面臨的八個成長問題入手來引導感受幸福的意義,配合繪本、交互電子書、微網站、表情包等,營造沉浸式閱讀體驗,引導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幸福,思考幸福的意義。湖南文藝出版社的《唐詩素描》《宋詞素描》等產品,充分利用音視頻優勢豐富內容并調動讀者積極性。據悉,該套書除了配備詩詞朗讀音視頻,讀者還可以將自己朗讀的音頻通過掃描二維碼發送至后臺,一經采用,與圖書配套朗誦音頻版本便會更新。
招數5:參與創作、擴大想象空間。助學讀物需要具備充分的知識性,趣味性也同等重要。該類圖書的策劃中,編輯需要更深入參與到創作過程中,擴大想象空間,尋找知識性與趣味性的平衡。例如,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的《我是一個健康又快樂的小孩》最開始約稿時,文字作者和繪畫作者之間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平衡點。繪畫作者胡侃侃的畫中具有難得的“成年純真”,為了更好發揮他的長項,編輯將已完成的繪畫重新打亂,根據繪畫作者的自身特點,重新創作腳本。為了確保趣味性,還將該書做成黑白單色印刷,留出大量空白以供兒童進行涂色。
招數6:傳遞知識的基礎上側重方法輸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個道理在助學讀物策劃中同樣適用。在確保知識含量的同時,該類圖書策劃的一個側重點便是要輸出能夠幫助孩子的學習方法。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將“方法比知識更重要”作為產品研發理念,要求編輯從提升學習效率、訓練思維能力、拓寬視野的目的出發做選題策劃,推出了《挑戰新加坡小學數學應用題》等匹配市場需求的產品。
招數7:找稀缺,拼制作,控成本。這也是中南博集天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在相關圖書策劃中的三大“絕招”。一是要在選題論證階段找到選題的稀缺性,即核心賣點。二是在流程管控及包裝策略方面,注入深度思考與理解。例如,?《數學就該這樣學!》一書在選題立項后,書稿文案就打磨了不下20次。編輯團隊還曾為論證作者劉薰宇與楊振寧之間的關系,跑了20余家圖書館、檔案館,才能用封面上的“怪不得楊振寧這樣推崇劉薰宇”這句文案。三是將圖書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雙減”政策落地,助學讀物市場將迎三個變化
“雙減”的落地對整個教育及相關行業的影響都是巨大的,與之息息相關的助學讀物尤其是教輔圖書的策劃、銷售勢必迎來一系列變化。例如,助學讀物細分類別的需求偏重可能會發生變化,學科類助學產品指導講解功能性需求將進一步增加。同時,在避免視力傷害的基礎上,具有更強交互性、能夠提升學生效率的融合性產品也將具有更多應用空間。
基于綜合素質教育,細分品類將更豐富。當前的助學讀物市場,基于應試教育的學科教輔、大語文閱讀讀本等占據較大份額。在現代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王春霞看來,基于“雙減”政策中的一系列規定,助學讀物未來的新趨勢將是圍繞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的體育、文化藝術和科技等多方面的知識水平,出版方向也會適當地側重體育、美育和科普讀物等啟蒙類讀本及相關讀物策劃。來自湖南文藝出版社的編輯馮博也表示,一些有助于綜合能力培養、提高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拓展類圖書會成為熱點。此外,家庭教育類圖書,可供親子閱讀、親子共學的圖書品類也更會受歡迎。助學讀物的品類劃分將一進步細化,
品種、內容容量少而精,新技術應用更廣泛。無論是基于圖書市場“精品出版”的趨勢,還是“雙減”政策的作用,助學讀物品種、內容容量少而精都是整體趨勢之一。因此,出版方需要在策劃端投注更多創意,在有效的品種、內容容量中提供足夠豐富、充足的增值服務,包含能夠切實提升孩子學習效率的方法。與此同時,除了當前應用范圍較廣的音視頻內容植入,語音識別技術、增強現實技術等一系列能夠提升交互性、豐富閱讀體驗的新技術也將得到更廣泛應用。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基礎教育理科事業部主任郭艷提到,積極探索助學讀物的“立體化”是未來的趨勢,音視頻資源、AI互動資源、小程序配套學習資源等與圖書的結合,也是推動行業進步的一系列重要舉措。
探索方向呈現兩極分化趨勢。由于“雙減”政策和圖書市場環境的雙重影響,深耕助學讀物研發的策劃出版機構勢必將調整各自的主攻方向。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社長助理兼童書出版中心負責人張萌認為,助學讀物可能會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專注于長期市場研發和積累的出版機構會繼續深耕內容領域,深化圖書內容對于當代兒童在成長、興趣、素質提升的影響;著眼于短期市場規模的出版機構會模糊教輔和童書的邊界,深挖長期以來中國家庭教育的痛點和焦慮點。
解決家長和孩子的選品困惑是當前重點任務之一。在學校、老師、輔導機構等對助學讀物選品的作用逐漸縮小之后,家長和孩子獲得更多的圖書選擇空間,但是也面臨更多的茫然無措。因此,博集天卷策劃編輯布狄認為,找到更合適的方式來推薦產品,是渠道與內容研發機構本階段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當前的選品環境不容樂觀,想要徹底解決選品難題必須從閱讀效果入手。而助學類圖書的閱讀效果檢測是要通過互聯網與新技術才能實現的是一個難題。未來,更多具備學科教育素養的人甚至專業的學科教師,將參與其中并成為助學圖書閱讀效果檢測的核心成員。
隨著“雙減”政策的進一步落地,助學讀物策劃、銷售等更多層面的變化趨勢會逐步顯現。無論如何變化,內容嚴謹扎實、能夠實現明確閱讀功能的助學讀物,是最基礎的剛需。此次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相關助學產品策劃、出版機構在選題方向、立體化開發、銷售渠道拓展等方面的架構中,也紛紛將凸顯自身特色和方向、長線布局作為落腳點,助學讀物市場未來勢必將迎來更激烈且多元的交鋒。
責任編輯:楊柳
審核:董雪婷
黑龍江網報料熱線:15603667008 微信同號。